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有感-师老师范写

原创 花匠  2017-09-07 20:01:25  阅读 1500 次 评论 1 条

    

      学习了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后,看到了教学用书后面的推荐书看原文,孩子们会收获更多。再加之了解了作者“张苗”其人。张钫,女,原名张苒,笔名张苗,2003年5月改名张钫。1989年1月12日出生于北京。 张钫出生于一个文学艺术世家,她的父亲是一位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和诗人,母亲是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教授。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张钫自幼对文学、美术等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幼年时期起,她就在 巴金、 冰心、胡絜青等 文学大师的关怀下成长。 2001年,她出版了第一本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书中记录了她与巴金、冰心、季羡林、臧克家、 丁聪、王蒙、胡絜青等当代著名文学艺术大师们的一次次精彩的对话,发行了好几万册,在海内外引起相当的轰动。全国几十家电视台和重要媒体,对其做了专题报道。 2003年,受香港《明报》出版社的邀请,她和另外三位内地小作家与文学巨匠金庸先生在香港会面交谈,被港人戏称为四小侠和查大侠“香江论剑”。 会谈后,《明报》出版社出版了繁体版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书内增加了她的近作:《我眼中的人大附中》、《艺术家散论》、《荷塘》等文章,在海内外继续引起一定的轰动。 她的一篇采访季羡林先生的文章,被选入新编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她还是全国的十佳小记者;从小学到初中,曾多次获得市、区作文及美术方面的奖项。然后看到整本书的访谈录中都是些大咖的存在,如高洪波先生的题为“小友张苗”(代序)还有《访胡青》、《老舍爷爷是个“小孩儿王”》、《访 季羡林》――在季羡林爷爷家的那片荷塘前、《访 史铁生》――两个傻子的“ 好运设计”、《访 李国文》――李国文伯伯开讲:《三国演义》、《访 丁聪》――您为什么永远是“小丁”、《访 黄宗江》――“ 卖艺人家”,好老头儿、《访 靳尚谊》――大画家给我上大课、《访 曹文轩》――我特别想跟您说,您感动了我等等的人物时,我实在有些情不自禁的要求孩子买这本书共读。希望在小作者和大咖的对话中学有所获!
    今天上完语文课,小高就拿《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本书来给我看:“师老师,这本书我买到了,因为印刷版的很少,书店复印的,质量不太好”。“没事儿,咱们看里面的内容就好”。我安慰道。
   顺手牵羊的拿来看看,结果一看就忘了吃饭,忘了睡觉。看来今天和这本书耗上的我是要挑灯夜读了。
   这本书的真是的访谈录,介绍了每个文学大咖们在文学修养方面的造诣,更谈到了他们对自己所涉及灵域的独到见解,更别具匠心说明文章里的思考,习作中的修改,如何才能写与众不同的文章的感悟。真的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籍。
    每一个篇访谈录,就是一个名人性格,特点,擅长面的浓缩。能了解他的喜与悲,知道她的秉性爱好,熟知他的鲜为人知的事情。真的是开卷有益!
   夜已深,整本书已经被我囫囵吞枣的看完,但是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好几个问题就这样的困惑着我。
   其一,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就可以和巴金,季羡林这样的文学泰斗级的人物有交集,和他们书信往来好几年。这得是多大的面子啊?环境真的很重要。
    其二,文中的十岁小女孩儿,在每采访一个对象的时候都会把被采访者的家底,著作,还有很多的和采访者相关的信息都能如数家珍。如采访丁聪的时候,能把她自己买到的漫画家都买来研读,了解其画风,从中找到“小丁”的独树一帜;在采访曹文轩时,《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红瓦》、《红葫芦》是张苗已经啃烂的书籍,才能分析曹大师的性格特点。因为曹文轩是儿童文学家,孩子们喜欢看他的书也不足为奇。可是在采访史铁生的时候:《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好运设计》、《命若琴弦》她也是侃侃而来。我可后百度,才了解到《命若琴弦》是史铁生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了史铁生曾发表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我与地坛》等文学作品。在这部书里,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这样的经历和文化底蕴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她得花多少心思才可以读懂,她平时的文学修养又有多高。我这个不惑之年的人貌似都不可企及。真是汗颜啊!
    其三,父母的文化熏陶,还有平时的陪伴得是多么的专注和用心才可以让自己的女儿像小大人一样的成长,是其他同龄孩子根本可望而不可及的?
    其四,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应试服务,孩子们的特长和喜好又要如何兼顾,让他们学有所长,学有所专?
    其五,我们的孩子们读书是为完成老师的任务的被动读书,真的有效果吗?怎样才可以改变这种现状,变要我读成为我要读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到底是什么?
    其六,当读书碰上作业时,这个利弊如何权衡逼着被动的写和愉悦有效果的获孰轻孰重呢?
   第七,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成长经历,同一个老师,同样的起点,为什么孩子们的差距却在与日俱增?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
    ……
    越想心越不能静下来,越觉得焦虑。希望也有如此顾虑和纠结的你能和我说道说道,帮我答疑解惑一下下。小女子先行谢过了!
    小苗终将长成大树,大树即使化作春泥依旧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他们都是你我学习和仰慕的人!  
              写于2017年9月7日夜

本文地址:http://www.jiludd.com/post/1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花匠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1. yzxgtg
    yzxgtg  @回复

    老师写范文,学生可以对照阅读。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