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引领 读中感悟》——谈《再见了,亲人》一文朗读教学的点滴体会

原创 花匠  2018-05-20 09:09:31  阅读 1196 次 评论 0 条

《注重引领 读中感悟》——谈《再见了,亲人》一文朗读教学的点滴体会第1张-记录点滴

   《再见了,亲人》选自随军战地记者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书。课文叙述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时的情景,回忆了与朝鲜人民难以忘怀的往事,表达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
    作者在众多的告别场面中,选取了三个最有代表性的镜头,集中表现中朝人民不是亲人而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 。
    翻开教学用书,我们不难看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20个生字,其中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情谊、忘怀、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13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5.朗读前三自然段,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6.课后小练笔:从文中挑选一件志愿军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展开想象,再写下来。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2,想一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3,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
教学难点:理解中朝人民的深厚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这是人教版的一篇经典课文。记忆中,我小时候就被老师引领着学习了此文,还开展了读《我是最可爱的人》这本书,给最可爱的人写信这样的活动。窦桂梅,王崧舟等名家名师都也过这篇课文,那其中包罗的文章内涵不是我可以企及的,还有孩子之间的差异,地域之间的差异等等,这真的是望尘莫及的事情,但是怎么可以让自己的课也上出一些新的亮点呢?我只能另辟蹊径了!在教学本课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细致的研读事例,感受表达的情感。
   本文由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三个故事组成。作者选取了老人、小孩、中年人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主题。由于课文的前三段的结构与表现手法基本相同,在教学中我对第一段做了详细的讲解与指导。设计“志愿军战士与大娘话别时追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等问题,让学生了解志愿军与大娘告别时,追述了三件事:一是大娘已经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这样写的目的在于体现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表现了这种感情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接着,让学生自学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二、三意义段,使之具体体会小金花对敌人的仇恨和对志愿军的深情,以及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而致残,付出了多么高的代价,从而受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厚情感。
   二、品味文中的词句,体会情感。
   教学时,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好好品析,让学生体会情感。
   课文在追溯那难忘的往事时,出现了好些“血、泪”的词语,比如:“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失去妈妈”,“失去双腿”中的三个“失去”,充分说明了朝鲜人民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乃至亲人的生命。又如“雪中送炭”说明大娘冒死送打糕的原因;“同归于尽”体现了小金花的妈妈痛恨敌人、热爱志愿军的感情;“噩耗”反衬小金花的刚强;“倒在血泊里”、“代价”说明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通过琢磨词句,让学生品味、推敲,感受其感情色彩,引起学生“内心体验”。让他们深深体会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那山高海深的、不是亲人却似亲人的感情。
   三、设计好引读,抒发情感。
   学生在领悟情感的同时,必然会激起表达感情、抒发情感的欲望。此时,我设计引读,更好地让学生抒发情感。比如第四段,可按火车“启动”、“徐徐开出”、“飞驰而去”三个过程设计引读。像最后一个过程——列车“飞驰而去”,就是这样设计引读的:
“战士们深深地依恋朝鲜的山、朝鲜的水,更依恋朝鲜的亲人们!然而无情的火车却风驰电掣般向前驶去。战士们赶紧把头探出窗外,只见大娘、小金花、大嫂依然伫立在窗外,不停地挥手告别。此时此刻,战士们再也忍不住了,泪水模糊了双眼,要想对朝鲜亲人再说上几句离别话,然而距离遥远,战士们只能默默地在心头呼喊——”此时,学生们深情地呼喊出文章最后的话语:“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本文地址:http://www.jiludd.com/post/5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花匠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