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美《卖火柴的小女孩》 —— 一堂老课新教拾得

原创 花匠  2019-09-25 22:11:47  阅读 1456 次 评论 0 条

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美《卖火柴的小女孩》

 ——  一堂老课新教拾得

    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美《卖火柴的小女孩》 ——  一堂老课新教拾得第1张-记录点滴

   早上阔阔气气的坐地铁上班,空旷的车厢更利于灵感的迸发吗?这不,一不小心在车上构思的课程,上出了欣喜的感觉。真好!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的童话故事,发表于1846年。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小女孩死了,嘴角却带着微笑,通过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无情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罪恶。这篇本就是原来人教版六年级的内容,现在部编教材选在了三年级的第三单元“童话故事”栏里的第一篇文章。一篇很经典、篇幅很长、内容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又难懂的文章,怎样才可以让他们能听进去,能去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潜入浅出中还要体会深层的内容,这不仅对孩子们来说是困难的,对不止一次教学过本文的我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和考验。

   在研读了教材之后,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第一,入情入境的读,感受语言文字带来的画面感。

    十一个自然段的文字,孩子们在预习的时候能读几遍,不去揣测,更不需要验证,遵循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要义,我利用早自习,大课间时间比较长的有利时机,陪着孩子们进行各种形式的读。孩子们由刚开始的读的磕磕巴巴,到读准了字音,再到读的熟练,读的有些叫情绪的内容在里面,最后到有感情的朗读。三个早自习,两个大课间,十数遍的读 我从孩子们的眼里看到了不一样的收获,这已经为讲做了较为充分的铺垫和准备。

     第二,环环相扣的引,让小女孩的境遇和幻想的产生无缝链接。

     课文就讲述的是一个在圣诞夜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因为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小女孩一天没有吃东西。她又冷又饿,然后在犹豫、踌躇、提心吊胆的情况下擦燃了第一根火柴,看见了温暖的火炉。只够拢着双手取暖的火炉在她准备伸出又红又紫的脚也想暖和一下的时候火柴却熄灭了,火炉不见了。此时的小女孩好想暖和暖和那双已经麻木的脚,所以她情不自禁的擦燃了第二根火柴,看到了喷香的烤鹅;此时的光亮已经不是她的双手可以拢得住的,而是投射在墙面,打开了神奇之门,看到了喷香的烤鹅正朝她走来。可是火柴又熄灭了,包围她的就只有黑暗和寒冷,更有饥饿侵袭。乖巧的小女孩在有美味的时候,就会想起美好的节日,水到渠成就出现了第三次擦燃火柴的时候看到的美丽的圣诞树。节日里感受到的是团聚时的快乐,是美好的回忆。也正是有了不一样的收获,当那道光亮升上天空的时候,看到了陨落的星星,想起来奶奶说的话,自然会埋下了。也预兆着那个会死去的人会是谁呢的猜测。小女孩不再犹豫,不再纠结,而是迫不及待的在墙上擦燃了一根火柴,惊喜的看见了久违的外婆,也就让文中“奶奶”的叫喊声更加的体现了小女孩儿的惊喜和如愿以偿的满足。她想让外婆留在自己身边,所以她不管不顾的擦燃了一整把火柴,她终于和慈爱的奶奶一起飞走了。

    了解了主旨,在开展这个教学过程的时候,我采用了双管齐下的做法。

    1,按照擦燃的顺序,我引导孩子们用讨论交流的方法总结出这五次的内容,板书。然后在之前齐读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再用自己喜欢的自由读的方式,读中悟,说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因为有了前面的读和引导,孩子们在思考的时候可以前后文进行有机的联系,回答都比较出彩。

     2,抓住五次擦燃的举动,体会这样做的深层含义由刚开始的“她敢抽出一根来暖和暖和自己冻僵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到后来的“赶紧擦燃一大把”从这一系列的做法和改变,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呢?因为孩子们听清楚了,感受到了,所以畅所欲言的回答,让大家的参与意识更加强烈。

     第三,板书出新,收获了不一样的惊喜。

     在这次的讲授中,我参照马斯诺需求理论的金字塔模式,采用了台阶式的板书方式,虽然孩子们不懂得其中的道理,但是看着逐渐增高的台阶,需求的慢慢不一样其实就很明显了。

     第四,对比手法的运用,让文字的情感色彩表达更加的强烈。

     1,文中“大”拖鞋与“小”女孩的对比。“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的确穷得连鞋都穿不上。即便这祥,最令人觉得可怜的是,这么“小”的一个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光着头赤着脚、孤苦伶仃地在街头卖火柴。

     2,小女孩光着的小脚与美丽的金黄的长发对比。文中写到“雪花落在她的金色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拉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读到这里,谁都觉得小女孩长得实在美丽可爱,但她自己因为又饥又冷,根本不会注意这些。

     3,特定的故事环境对比。作者把故事安排在大年夜。大年夜正是家人欢聚,开心快乐之时;而可怜的小女孩却在这个又冷又黑的晚上,孤苦伶仃流落街头卖火柴,最后冻死街头。

     4,利用环境对比来衬托出凄惨的气氛。一边是“每个窗子里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鸭的香味”,一边是“小女孩的家只有房顶,破裂的四壁可以漏出风来,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5,在贫富对比悬殊的社会环境中,少爷的马车在街上横冲直撞,小女孩为了躲避飞奔而来的马车,不小心把妈妈给她穿的大拖鞋跑丢了一只,当场有人捡起来嘲笑说,将来等他有了孩子可以把它当摇篮。这说明在当时的社会里,富人的幸福与快乐是建立在穷人的痛苦上。这样的社会,对穷人是何等的不公平。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双重对比,更显出当时社会贫富何等悬殊。

     教授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基本不讲述,用读来体会,对于孩子们也不做统一的要求,这样即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但是也了解了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和好处,希望在他们今后的习作训练中能偶尔学习使用,已达到慢慢掌握的目的。

    第五,文本补白,延伸了课堂,反馈孩子们真正的学习水平。

    有学习,得如何,需要一个见证。所以在教授完课文后,我趁热打铁,布置了题为“小女孩,我想对你说”的小练笔,可以写写自己说的话,更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或者收获谈一谈,这既是对文本的补白,更希望成为孩子们学习写读后感的一种尝试,希望他们在各抒己见的同时,看到不一样的个体体验,努力做到教无定法,学有所获的效果。期待明天孩子们的小练笔让我可以收获有新的喜悦。

    老课新教,有了不一样的生成和收获,守住心底最美的那份初心,平淡而从容的过好守护孩子们成长的每一天。心情美美哒!

2019年9月25日 星期三 晴

本文地址:http://www.jiludd.com/post/8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花匠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